【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简  介

【作者】Warren Chin,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冲突与安全,国际关系以及政策与社会。
编译王泽尘

校对扎西旺姆 

审核许文婷

来源Chin, W. (2019). Technology, war and the stat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5 Issue 4, 765-783. DOI: 10.1093/ia/iiz106.

【期刊】《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是世界领先的国际关系期刊之一,也是少数几本涵盖整个学科的期刊之一。成立时间已超过90年,以学术严谨、注重实践而闻名。最新的影响因子为3.748。 

【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Technology, war and the stat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Warren Chin


内容提要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战争的变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尝试超越传统战争的范围,将战争与国家的关系置于更广泛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框架内进行分析。这种视角有利于探索科技发展的动态变化如何影响战争和国家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变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国家在英美两国1945年后促进国防研究的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技术在它们的战略框架中起着核心作用;其次,两国都有意识地利用国防技术来促进全面的经济发展。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1945年以后,技术在战争与国家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这种变化的涟漪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冷战时期战争与国家的关系及其形成因素,解释了技术创新在战争中占据重要性的原因,以及这种迫切性如何影响我们对战争的理解以及战争与国家之间的互动。第二部分探讨了技术创新持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冷战后战争国家(war-state)基础设施得以幸存的原因。第三部分探讨了当前趋势对未来战争和国家关系的影响。


文章导读



1

 





战争的概念重建:后现代战争的兴起


在克劳斯威茨对战争的分析中没有体现技术要素,因为战争史的特点是长期的技术停滞,期间不时有各种力量引起革命性的变革。以海军技术为例,在1560年到1850年之间基本没有变化。然而作者认为从19世纪开始,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急剧增加。第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变革迅速影响到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战争。与制造业为满足其商业需求而使用科技一样,军队的技术需求通过科技发展得到了满足,更广泛的军事力量进入到战争领域。第二,国家对军事技术开发的兴趣,使其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要支持者。20世纪的大规模工业化战争强调数量而非质量,需要国家动员社会力量并提供经济支持。第三,核时代的到来使战争的组织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哈伯斯·格雷 (Hables Gray)认为这是现代战争和后现代战争(1945年之后)的分界线。核武器的出现促进了战争的多样性,也模糊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作者认为,需要修正对1945年之后战争的定义,使其超越身体暴力和流血冲突。以美苏冷战为例,苏联之所以在冷战中失败,是因为美国采用了非传统军事手段,这些手段的重点是对苏联进行心理、政治、情报、社会和经济上的攻击。其中最突出的是核威慑 (nuclear deterrence),它通过威胁潜在对手从而防止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成为有组织暴力的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是否能快速融入这种新的战争话语权?由于核威慑程度依赖于武器性能的预期,它对技术创新十分敏感。国家必须通过投资国防研究来应对技术变化,以维持其威慑的可信度。其结果是,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快速提升,国家在军事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至关重要。国家提供的关键财政资源,使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技术能够以民用市场支持所不可能达到的速度发展。这导致了国家和私营产业关系的改变,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运行。核威慑的逻辑使国防开支和国防研究的大量投资合理化。


2





 


冷战后-后现代战争的延续





冷战结束后,国防开支开始下降,私营部门在国防生产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大多数西方政府开始有意识的采取政策以促进技术附带利益,并从国防研究转向更广泛的经济,将其作为创造财富的一种方式。比如美国政府在冷战时期资助的国防研究催生了互联网、虚拟现实、全球定位、火箭、联网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卫星监视等技术,它们随后都应用于民用市场并被继续研发。因此,民用技术提供商逐渐在信息革命中起到了带头作用。鉴于这种新的活力,军事力量越来越依赖于更广泛的经济发展所衍生出的的技术知识。这一趋势促进了后冷战时期私营军事公司的崛起,并导致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将提供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工作分包给私营部门。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减少各国政府将创新技术应用于武器的兴趣。哈伯斯·格雷 (Hables Gray) 解释道:战争是一种话语体系,但每种类型的战争都有不同的话语规则。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类身体在战争中的核心作用被机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所掩盖。第一次海湾战争向西方社会展示了技术的力量,至少是在常规战争中,它代表了战争行为的范式转变以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军事革命。首先,因为规模较小的军队试图以更大的影响力来弥补其规模的不足,国防开支和供应的削减反而增强了战争中依赖技术的动力,其次,这也促进了“无风险战争”(risk-free war)的发展。技术使西方国家能够高精度地远程打击目标,并不会对自身构成伤害。

战争方面的技术革新使国家能够继续将武力作为政策工具,特别是在没有就采取军事行动达成明确政治共识的情况下如此。由于国家需要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来看待其安全,特别是在反恐战争的过程中,这就为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存在提供了支持。大卫基恩(David Keen)指出,反恐战争实现了强大的经济功能, 这也是这类战争能持续下去的原因。总而言之,冷战期间建立的复杂的战争基础设施在后冷战时期幸存,之后又因反恐战争产生的财政刺激而重新焕发活力。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被视为杀手锏。最重要的是,至少在一段时间里,科技能让西方国家重新设想胜利及和平协议。以至于科克 (Coker) 推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一场后人类战争(post-human warfare),机器将在战场上取代人类。


3





 


后现代战争和国家的未来



  



那么科技的发展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战争与国家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决策层的担忧。科恩 (Cohen) 指出,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关于未来战争的辩论往往受到科技的影响而忽视了政治,从而缺乏有意义的背景。作者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社会学家迈克尔·曼恩 (Michael Mann)指出,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像国家这样大规模权力结构的未来;人们最多能做的就是提供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备选方案,并在某些情况下按概率顺序进行排列。第二,必须扩大预测未来的视野,了解包括技术、战争和国家的政治背景。作者应用了柯林·格雷 (Colin Gray) 在考虑未来战争时所采用的克劳塞维茨 (Clauseitz) 的分析框架。未来的战争可以根据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语法”和政策逻辑之间所作的重要区分来探索,它要求人们参照战争实际上是如何发动的,去探索军事科学中可能的发展。并从政策逻辑的角度出发,探究斗争的官方动机。

在探讨未来战争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所扮演的角色时,文章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分析模型。第一种探讨了现状的延续,代表英美两国政府对未来的默认安排。其次是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 提出的观点:在选择场景时,要选择一个能够挑战、引发争议并打破传统思维的视角。这两种模式都将受到新一波技术变革的影响。目前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数字革命的基础上,通过更普遍和可移动的互联网实现强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快速改变社会和全球经济。此外,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关于智能和机器的,它也与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再到其他创新领域结合。这将是技术融合及其在物理、数字和生物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传播来看,这一场革命渗透全球的速度将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国家和战争意味着什么?

首先,在第一种分析模型中,未来战争的政策逻辑仍然集中于国家安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可以定义战争的主要原因,国家保持了对武力使用的垄断。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仍然追求先进技术的发展,以抵御主要以国家为基础的威胁。该情况下,未来的战争被想象为常规部队在日益自动化战场上的对抗。在这个空间中,人类的机能将得到增强,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取代人类,与日益致命的武器形式展开竞争。此外,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国家财政和政策支持对国防研究不可或缺。这种预测的最新例子是,英国政府承诺与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共同承担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资金。这款名为“暴风雨”的战斗机既可以作为载人飞机也可以作为无人飞机使用;它将依赖人工智能,并使用定向能武器。值得注意的是,非西方国家,诸如中国,也在推行这些政策。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每年的研发支出为2330亿美元,占世界研发支出的20%。据称,中国关键的三项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都与中国控制互联网的能力有关。2017年,中国在全球所有人工智能风险投资中占到48%,北京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收集和改进一系列私营部门的新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复杂性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力量,国家得以保持其对武力使用的垄断。私营军事公司将继续存在,并扮演一个支持而不是挑战作为安全提供者的国家的角色。

在未来的第二种情景中,战争的政策逻辑反映了战争与国家关系中更黑暗、反乌托邦的形象。此时,冲突将由全球范围的匮乏所造成的绝望而产生。最重要的是,战争的原因既存在于国家内部,也存在于国家之间。在这场多面危机中,技术变革正在削弱而不是加强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这种观点始于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该书的主要结论为,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对商品贪得无厌的需求,超过了地球有限的资源基础。人类通过提高生产力来解决这种供需失衡的努力将会弄巧成拙,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恶化趋势最坏的影响将主要发生在西方世界以外。然而有研究表明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形式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危害,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避免。目前的趋势表明,潜在的环境危机可能与潜在的经济危机同时发生。而讽刺的是,这种预测的根源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潜在问题。与军方一样,商业也正迅速接近一个时代,即机器智能可以执行人类在一系列职业中的众多功能。该趋势在在英国和美国得到了验证,越来越多的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及机械化。

这场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人工智能正在威胁传统的中产阶级职业,任何可以通过模式搜索算法来完成的工作都是脆弱的。这包括银行和金融,法律,甚至教育。尽管人工智能仍然存在局限,但是随着其发展,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并可能导致不稳定和暴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谷歌中国前总裁李开复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将在经济阶梯上消除数十亿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创造新工作岗位能力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战争和国家的来看,这种深刻的变革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和安全影响呢?马丁·沃尔夫认为(Martin Wolf) 有三个因素可能决定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第一,我们即将经历转变的速度和严重性;其次,这个问题是暂时的,还是持续性的;第三,政府是否有资源来减轻这些变化的最坏影响。由于环境危机和人工智能革命都将是长期存在的,沃尔夫认为这要求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同时需要大规模地重新分配财富。然而,由于诉诸政治暴力主要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相对贫困,采取这些措施不一定能防止出于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的增加。在人工智能时代,像智能手机这样的信息传播工具为相对匮乏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理想环境,使人们对价值的感知变得敏锐。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技术和经济变革将与上文所述的全球环境恶化同时发生,对国家构成双重挑战。西方国家将和发展中国家一样挣扎。如此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未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种模式中,技术与战争互动最基本的方式将是对国家保持暴力垄断的挑战。关于国家不再垄断武力的预测以前也有过,但目前科技变革的趋势正在使这种威胁变得更加可信,而且越来越接近现实。例如,伊斯兰国组织等将社交媒体武器化,以削弱那些反对它们的人,ISIS声称,媒体武器可能比原子弹威力更大。这不仅是因为军事和民用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而且更多的技术正变得更容易获得。莫伊塞斯·纳伊姆 (Moises Naim) 指出,国防和民用部门使用的许多技术成本都在下降,这使得弱国和非国家行为体能够使用这些技术。例如人们甚至可能通过3D打印机制造武器。理论上,用这种技术制造手枪甚至突击步枪是可能的。然而,在得出国家即将消亡的结论之前,我们需要记住,这些技术仍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削弱或加强国家的权力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3D打印中,不仅仅需要下载代码来打印武器,还需要使用复杂和昂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高质量的金属3D打印机去加工钢,铝或镍。这种机器的售价超过10万美元,几乎是使用塑料的标准3D打印机价格的60倍。后者已被用于打印塑料枪,但事实证明,这些枪并不可靠,很可能在使用者手中爆炸。当然,技术也将使国家能够反击这些威胁,例如监听技术。


4





 

 结论


战争和国家具有相互塑造的能力,在西方,自1945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过重大战争,这降低了该关系的重要性。此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对1945年后出现的战争与国家关系提供更细致入微的理解。后现代战争的出现不需要政府动员整个人口和经济,而更多集中在非物理力量的打击。因此,战争的逻辑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力量和胜利。然而,由于冷战的特殊性质,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在确保战略威慑效力所需的规模上进行研究和发展,对科技革新的推动确保了战争与国家之间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

尽管很多人认为从1945年,战争和国家的关系开始衰落,然而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存在证明了战争与国家的关系存在更广泛的影响。军事研究不仅加速了科研创新,也影响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展望未来,战争很可能继续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45年后为战争所做的技术准备,播下了国家灭亡的种子,因为它创造了可能导致西方国家未来生存危机的条件。技术进步不仅为国家间的战争及内战创造了条件,而且使暴力手段民主化并赋予非国家行为者力量,使这种威胁更加严重。在未来,战争国家关系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战争可能会加速国家的解体。


本文由国政学人平台编译推荐

往期阅读

【重磅速递】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兴衰:从威尔逊到特朗普 | 国政学人

【重磅推荐】巴里·布赞:英国学派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 国政学人

【重磅速递】米尔斯海默:注定失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兴衰 | 国政学人

【IPE重磅】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与旧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专题导言:巴黎和会后的百年国关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复兴中国与凡尔赛遗产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劳伦斯·弗里德曼:大国战争的兴衰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一战后不同帝国的发展轨迹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邝云峰:权力——世界政治中的威望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历史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从巴黎和会到现在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IO杂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武力运用问题研究 | 国政学人

【国际秩序】为什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理念将美国外交政策引入歧途?| 国政学人

【关系理论】“关系”:世界政治关系理论的中国话语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IO杂志:革命、独裁和国际冲突 | 国政学人

【丝路研究】新丝绸之路:来自欧洲的观点与视角 | 国政学人

【英国学派】张勇进:中国与全球国际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等级制:实力与对规范变迁的协商 | 国政学人

【地区秩序】论经济实力的可转化性: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 | 国政学人

【IPE研究】封闭的圈子:墨西哥离岸金融的政治 

【中俄关系】不得已的伙伴:系统-单元动态与中俄关系 | 国政学人

【IPE研究】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国政学人

【现实主义】斯蒂芬·沃尔特:傲慢的终结与美国克制的新时代 | 国政学人

【理论批判】系统、层次与结构理论:沃尔兹的理论并非系统理论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单极体系下的不和平状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 国政学人

【欧洲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与合规:加入欧盟后中东欧的经济改革 | 国政学人

【移民外交】国际政治中的移民外交 | 国政学人

【历史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历史偶然事件及其影响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吴建树:权力、道德、均势、联盟与摩根索——汉斯·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思想再解读

【外交政策】建设更好的民族主义 | 国政学人

【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斗争 | 国政学人

【友谊国关】将友谊重新引入国际关系:从中国到西方的关系本体论

【移民研究】组织化伪善的移民救援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政党实力和经济增长(Party Strength and Economic Growth)| 国政学人

【台湾学者】向骏:美国从“霸权稳定”到“霸凌不稳定” | 国政学人

【古代中国】张锋:古代中国的儒家对外政策传统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霸权研究3.0版:霸权秩序理论

【理论研究】巴里·布赞等:重思日本: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偏见 | 国政学人

【收入问题】全球性收入不平等:历史与现实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国家缘何退出国际组织?| 国政学人

【南亚研究】南亚对冲:中印竞争中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平衡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美国霸权的自我毁灭:华盛顿浪费了单极时代 | 国政学人

【外交事务】民族主义为何有效?|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谁在欧洲议会中领导委员会? ——基于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研究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暴露于难民危机之中会让当地人更有敌意吗?| 国政学人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组织扩展数据(EDTG)的介绍——从1970年到2016年 | 国政学人

【印度研究】印度国家安全:挑战与困境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赞助、信任和国家能力:庇护主义的历史轨迹 | 国政学人

【伊朗研究】比较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威权政体的本质和领导能力 | 国政学人

【东亚研究】东亚的重叠式区域主义:决定因素和潜在影响 | 国政学人

【台湾学者】向骏:美中权力转移的陷阱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单极世界为何不是和平的?|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自由国际主义:历史轨迹与当代前景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新主权观|国政学人

【战争研究】不确定的战争:克劳塞维茨在全球时代仍适用吗?|国政学人

【历史类比】克服西方历史想象的贫困:理解中国南海冲突的其他历史类比案例 | 国政学人

【区域重磅】阿米塔·阿查亚:重塑东南亚研究:自我怀疑、渴望和对比较的承诺 | 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打击军事力量的新时代:科技变化与核威慑的未来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砝码国家何以自抬身价?——两极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难题”研究

【中东研究】国际误识:以色列公共外交中的幽默政治和国家认同 | 国政学人

【IPE研究】公平贸易运动对内嵌自由主义的挑战 | 国政学人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核机会主义:一种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如何使用核武器的理论 |国政学人

【外交事务】体制:美国政治危机的根本问题 | 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核裁军和化学武器裁军制度的终结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联合国维和与防止性暴力|国政学人

【方法研究】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乘积交互模型?改进实证研究的简单工具 | 国政学人

【国际格局】查尔斯·格拉泽:为何单极格局并非如此重要?| 国政学人

【安全事务】印度准备好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了吗?丨国政学人

【巴以问题】为合法性而“战”:以加沙船队为例的行事竞争 |国政学人

【中国外交】IS杂志:声誉、决心与中国在南海争端中强制手段的运用丨国政学人

【南亚安全】南亚的安全评估:联盟形成还是均势丨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IS杂志:相互依赖的武器化:论全球经济网络对国家强制权力的塑造作用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反政府组织资金与儿童士兵:探索自然资源与强行征募的关系 | 国政学人

【fsQCA分析】军事政府何时过渡民主统治?| 国政学人

【追悼逝者】世界著名社会科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于2019年9月1日逝世!

【全球治理】罗伯特·基欧汉: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 | 国政学人

【欧洲研究】欧债危机到申根区危机:一体化理论、政治化和身份政治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政学人):【冲突研究】科技,战争和国家: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政学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