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简  介

【作者】Carlo Koos:挪威学者,米歇尔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在《世界政治》、《冲突解决》等期刊上发表文章,有着丰富的非洲田野调查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和平与冲突和发展的交叉点,尤其是性别规范及其冲突,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人道主义援助在冲突后环境中促进政治互信和社会凝聚力的条件。

Clara Neupert-Wentz 德国学者,康斯坦茨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初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内冲突、和平与国家建设、传统制度与治理。

编译 

校对李 桐

审核王国欣

来源Carlo Koos, Clara Neupert-Wentz, Polygynous Neighbors,Excess Men,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in Rural Africa.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OnlineFirst, July 23,2019.

【期刊】《冲突解决杂志》(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是美国和平科学学会(国际)出版的一部关于人类冲突的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的跨学科期刊。该期刊主要关注国际冲突,但也探讨了各种国家,群体间和人际冲突。根据期刊引用报告,该期刊的2018年影响因子为2.471,在国际关系类别的91种期刊中排名第14位。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Polygynous Neighbors,Excess Men,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in Rural Africa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一个民族的婚姻制度会影响该民族成员攻击邻近族群的可能性。一夫多妻制造成了社会不平衡:经济富裕的男子可以娶多个妻子,而经济贫困的男子则晚婚或不婚。后者通常被我们称之为剩男

在非洲农村传统的社会规范中,家族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声望。由于经济因素是影响一个男子是否可以成家的关键因素,当合法的收入来源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剩男们很可能会铤而走险,选择通过犯罪与暴力途径去获得经济收入。

一般来说,族群通常扮演着大家庭的功能角色,具备监督和惩戒不当行为的机制,这导致追求建立家庭以满足族群规范的剩男们通常会选择袭击其他族群。因此,作者认为一夫多妻制度所引发的暴力风险,相比族群内部来说对于邻近族群的影响更大。

本文借助相关的历史文献与调查数据,发现暴力事件的数量和与一夫多妻制族群共享边界占总边界的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


文章导读



1

 


一夫多妻制与族群冲突的联系与风险



 



正如韦伯所说,家庭是塑造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最小社会单位。家庭的定义是婚姻制度,目的是生育与抚养子女,因此结婚是最普遍的社会规范之一。同时,家庭不仅是许多人归属的自然单位,也会带来社会和经济利益。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结婚生子能带来社会地位和社区内的和谐,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家庭是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女性结婚的机会并未受到影响,但男性结婚的机会则是减少的。男性的结婚能力受制于其社会和经济地位,这导致了不平等的竞争。那些感觉到自身贫困而且结婚机会较少的人发展出一种挫折——侵犯机制,这些人感知到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的价值观和认为自己有能力得到保持的价值观的差距。这种差距的相对性导致更多的挫折感产生并转化为攻击性,于是他们将使用暴力来实现被剥夺的目标。
由于一夫多妻制成为实现结婚愿望的障碍,年轻男性会选择其他策略来获得资源,使他们实现其社会和经济目标。人类学研究也表明,一夫多妻制导致的生殖竞争将导致群体间的冲突。作者认为,族群的制度以及内部密集的社会网络会阻止年轻男性选择对内部成员使用暴力,因为扰乱内部秩序将面临高昂的代价。但袭击邻近群体可以通过较低成本获得所需资源,其在群体内的声誉不会受到过多影响,反而还可能得到嘉奖。
作者进一步认为,为了结婚而获取资源的暴力行为主要是自发的、个人主义的和地方性的。相比以国家为目标的政治暴力,它不需要复杂的动员策略,如意识形态、精英领导和资源动员。由于规模较小(个人或小团体),作者预计这种袭击和冲突具有地理方面的因素。为此,作者对每个族群的风险概况进行了概念化,来表示他们与一夫多妻制的邻近族群共享边界占总边界的百分比,并作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a:一个族群与一夫多妻的邻近族群之间的共享边界越广,族群间发生冲突的风险就越高。
假设1b:在一夫多妻制族群与其邻近族群之间的边境地区,族群间冲突的风险应该更高。
    作者认为,由于袭击邻近族群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作,地理上的距离将在冲突中起到重要作用,出于战术原因更容易对靠近边境的地区发动袭击。因此,通过图一可以发现假设1a是成立的。这张图显示乍得、苏丹、南苏丹和中非的边界,黑线表示部族的边界,这些边界周围的阴影缓冲区延伸到每一边25公里。小方格表示沿边界25公里缓冲区内的非洲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ACLED)的群体间暴力事件,小圆圈表示在群体领土内更深的暴力事件。由此,我们只使用边界区域附近暴力事件的子集得出假设1b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图一】族群邻近边界和冲突事件


2

 




 研究数据的选择与分析


1)数据选择
非洲拥有实行一夫一妻制或者一夫多妻制的数千个部落族群。由于本文分析一夫多妻制与邻近族群间暴力关系,所以依赖于空间信息。本文利用Nunnwanchekon提供的Murdock’s EA中确定的各民族的地理序列图,该地图涵盖了815个民族,作为文章的分析单元。EA记录了非洲族群在与欧洲人第一次接触之前的8个以上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特征。尽管不能衡量所有族群的特征,但它是关于非洲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最全面、最连贯的资料来源,并明确旨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2)解释变量
    一夫多妻制给未婚男性带来的社会压力对群体内部的暴力冲突几乎没有影响,影响表现为对其他邻近族群的暴力行为,而与邻近族群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妻制无关。作者使用QGIS软件来计算每个观察到的族群与相邻的一夫多妻制族群共享的边界占总边界的百分比。这种与邻近的一夫多妻制族群的相对接触程度从0100%不等。如果一个族群的总边界长度为100公里,其中50公里与一夫多妻制族群共享,其余50公里与一夫一妻族群共享,则解释变量一夫多妻的邻族的值为0.5。根据原文图三数据显示,大约60%的族群完全被一夫多妻制族群所包围(1),根据我们的假设,这代表了最高的风险概况。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图二】显示了非洲各族群之间一夫多妻制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冲突事件。

3)结果变量

群体间冲突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指包括武装平民和民兵在内的族群成员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事件。作者从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ACLED)项目和Uppsala冲突数据程序(UCDP)的地理相关事件数据集(UCDP-GED)中提取非洲冲突数据。由于两个数据集各有优点,作者使用ACLEDUCDP-GED作为单独的样本来评估假设。通过将各自数据集的暴力事件投射到地图上,作者认为一夫多妻制会促使剩男从事犯罪或暴力活动,由于其本身不会背叛自己的族群,因此会直接对其他群体实施暴力,尤其是邻近的群体,以积累资产。因此,作者将分析限于一个民族领土内的群体间暴力事件,排除包括国家行为者在内的任何政治暴力事件。

作者假设一夫多妻制在现代化进程较慢、传统规范和实践能够承受市场经济、教育和现代化进程影响的农村地区最为粘滞。通过缩小范围来排除城市暴力等干扰因素,剩下ACLED的样本4919例(1997-2016年),UCDP-GED的样本2933例(1989-2016年)。通过这一结果来验证假设1a,并在所有族群边界添加50公里的缓冲区来验证假设1b,然后从作者的规定中只计算在一个族群领土中缓冲区内发生的暴力事件。这将ACLED样本减少到3724个,而UCDP-GED样本减少到2134个。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图四】ACLED样本和UCDP-GED样本的结果变量数据直方图

在图四中,ACLEDUCDP-GED分别显示,近60%70%以上的族群在其领土内没有经历族群间冲突。但作者认为这两个样本也反映了某些偏见:1. 没有ACLED 1996年以前和UCDP-GED 1989年以前的暴力事件数据;2.二者都依赖于新闻报道,媒体偏见很可能低估农村和非致命性暴力事件。然而这二者是最确定的跨几十个国家的次国家暴力事件数据集,因此适用于做跨国分析。

4)控制变量

在本文中,作者只需要考虑那些可能促成一夫多妻出现的因素,以及可能通过一夫多妻以外的机制影响族群间冲突的结果。根据这一考虑,作者对以下因素进行了重点关注:族群的领土大小与人数,经济因素与社会分层(农村生育率、土地价值(到海岸的距离、海拔、农业适宜性、疟疾稳定指数)、集约化农业),农民暴力和婚姻制度,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历史因素(殖民前冲突、古代城市遗址、距离帝国的距离、奴隶出口贸易),宗教因素(《古兰经》允许多妻对穆斯林国家的影响)在线附录表中,作者提供了所有变量的描述性汇总统计信息。

本文中,结果变量计算了每个族群总领土上族群间冲突事件的数量(假设1a),以及族群与邻近族群边界25公里内的缓冲区内冲突事件的数量(假设1b)。如图4所示,这些计数变量是过度分散的。因此,本文使用了一个负二项回归模型,该模型具有聚焦在国家这一层级的稳健标准差,并考虑了国家固定效应,以解释未观察到的异质性。

在表一中,作者使用ACLED和UCDP-GED分别验证假设1a,1b。第1栏和第3栏显示了简化模型,包括主要解释变量一夫多妻的邻族,观察群体的一夫多妻状况,以及族群的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所有数据由estout生成);第2栏和第4栏显示了主要参数,其中作者对预处理外源性地理和历史变量进行了控制。从这四栏中,可以看出与一夫多妻的邻族共享边界越多,观察到的群体冲突数量越多,并且一夫一妻制的族群更容易遭受一夫多妻制族群中剩男的恶性暴力袭击。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表一】一夫多妻制邻族与族群冲突事件

    除了统计数据,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变解释变量一夫多妻的邻族的值(从最小值0到最大值1)来预测冲突事件的数量。在图五中,每个部分都显示与一夫多妻的邻族共享边界的增加,族群间冲突的次数也随之增加。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图五】族群冲突事件预测图


3

 


“挫折——侵犯”机制中的剩男
 

 


作者根据非洲晴雨表调查样本从个人层面进行了剖析,认为一夫多妻制和族群间冲突的关键因素是剩男样本来自于18个国家25397名受访者,这些国家相对稳定,这样就可以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同时,受访者普遍是40岁以下没有孩子的年轻男性。通过样本分析,作者发现涉及到剩男的挫折感和攻击性的两个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其对于不平等的看法和使用暴力的理由,并发展出一种“挫折——侵犯”机制。

在图六中,上一行显示了人们在法律下感知不平等程度的预测值。数据表明,一夫多妻制族群中没有孩子的剩男比一夫一妻制族群的同龄人更可能感受到不平等。这种效果并没有体现在40岁以上的男性身上,一夫多妻制族群中的女性也表明了对不平等的看法,作者认为这与一夫多妻制中性别不平等的概念有关。下一行显示人们是否认为使用暴力是他们正当手段的问题的结果,剩男更倾向于认为暴力是正当的,而4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个体研究表明,一夫多妻制具有自我持续性,这使得剩男在这种挫折的压力下表现出明显的暴力倾向。他们认为这种社会压力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于是他们将压力向外部释放,反过来导致了邻族间的暴力冲突。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图六】非洲晴雨表调查中的个体数据分析图


4

 


结 论  


作者认为一夫多妻制造成了社会的失衡,并且系统地造成了年轻、贫困、未婚男性的过剩。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一夫多妻制对一夫多妻的群体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而会影响它的邻族,一夫多妻制下不同族群的聚集会增加群体间冲突的风险。

同时,文章涉及的三个方面应该引起广范学者的兴趣。1.它强调婚姻和家庭制度在社会秩序、和平与冲突中的重要作用;2.应在斟酌理论适用性的基础上谨慎分析冲突类型;3.本研究对历史制度在社会的长期影响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作者也提到一夫多妻制并不能解释所有冲突,但至少该研究为一夫多妻制和冲突的关系提供了系统的分析和支持。虽然其分析集中在非洲,但作者认为一夫多妻制的运作原则和社会影响是普遍存在问题的,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总是与世界各地的麻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群体:多余的男性(剩男)。


本文由国政学人平台编译推荐

往期阅读

【重磅速递】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兴衰:从威尔逊到特朗普 | 国政学人

【重磅推荐】巴里·布赞:英国学派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 国政学人

【重磅速递】米尔斯海默:注定失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兴衰 | 国政学人

【IPE重磅】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与旧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专题导言:巴黎和会后的百年国关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复兴中国与凡尔赛遗产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劳伦斯·弗里德曼:大国战争的兴衰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一战后不同帝国的发展轨迹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邝云峰:权力——世界政治中的威望 | 国政学人

【百年国关】历史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从巴黎和会到现在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IO杂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武力运用问题研究 | 国政学人

【国际秩序】为什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理念将美国外交政策引入歧途?| 国政学人

【关系理论】“关系”:世界政治关系理论的中国话语 | 国政学人

【冲突研究】IO杂志:革命、独裁和国际冲突 | 国政学人

【丝路研究】新丝绸之路:来自欧洲的观点与视角 | 国政学人

【英国学派】张勇进:中国与全球国际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等级制:实力与对规范变迁的协商 | 国政学人

【地区秩序】论经济实力的可转化性: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 | 国政学人

【IPE研究】封闭的圈子:墨西哥离岸金融的政治 

【中俄关系】不得已的伙伴:系统-单元动态与中俄关系 | 国政学人

【IPE研究】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国政学人

【现实主义】斯蒂芬·沃尔特:傲慢的终结与美国克制的新时代 | 国政学人

【理论批判】系统、层次与结构理论:沃尔兹的理论并非系统理论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单极体系下的不和平状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 国政学人

【欧洲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与合规:加入欧盟后中东欧的经济改革 | 国政学人

【移民外交】国际政治中的移民外交 | 国政学人

【历史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历史偶然事件及其影响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吴建树:权力、道德、均势、联盟与摩根索——汉斯·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思想再解读

【外交政策】建设更好的民族主义 | 国政学人

【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斗争 | 国政学人

【友谊国关】将友谊重新引入国际关系:从中国到西方的关系本体论

【移民研究】组织化伪善的移民救援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政党实力和经济增长(Party Strength and Economic Growth)| 国政学人

【台湾学者】向骏:美国从“霸权稳定”到“霸凌不稳定” | 国政学人

【古代中国】张锋:古代中国的儒家对外政策传统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霸权研究3.0版:霸权秩序理论

【理论研究】巴里·布赞等:重思日本: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偏见 | 国政学人

【收入问题】全球性收入不平等:历史与现实 | 国政学人

【国际组织】国家缘何退出国际组织?| 国政学人

【南亚研究】南亚对冲:中印竞争中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平衡 | 国政学人

【外交政策】美国霸权的自我毁灭:华盛顿浪费了单极时代 | 国政学人

【外交事务】民族主义为何有效?|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谁在欧洲议会中领导委员会? ——基于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研究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暴露于难民危机之中会让当地人更有敌意吗?| 国政学人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组织扩展数据(EDTG)的介绍——从1970年到2016年 | 国政学人

【印度研究】印度国家安全:挑战与困境 | 国政学人

【定量研究】赞助、信任和国家能力:庇护主义的历史轨迹 | 国政学人

【伊朗研究】比较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威权政体的本质和领导能力 | 国政学人

【东亚研究】东亚的重叠式区域主义:决定因素和潜在影响 | 国政学人

【台湾学者】向骏:美中权力转移的陷阱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单极世界为何不是和平的?|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自由国际主义:历史轨迹与当代前景 |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新主权观|国政学人

【战争研究】不确定的战争:克劳塞维茨在全球时代仍适用吗?|国政学人

【历史类比】克服西方历史想象的贫困:理解中国南海冲突的其他历史类比案例 | 国政学人

【区域重磅】阿米塔·阿查亚:重塑东南亚研究:自我怀疑、渴望和对比较的承诺 | 国政学人

【安全研究】打击军事力量的新时代:科技变化与核威慑的未来 |国政学人

【理论研究】砝码国家何以自抬身价? ——两极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难题”研究

【中东研究】国际误识:以色列公共外交中的幽默政治和国家认同 | 国政学人

【IPE研究】公平贸易运动对内嵌自由主义的挑战 | 国政学人


【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政学人):【社群冲突】非洲农村社群冲突分析:剩男与一夫多妻的邻族 | 国政学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